離開土垠, 取道往太陽墓地, 已習慣了顛簸, 沒什麼大感覺, 震盪中的相片也愈來愈定。中途看見遠處有小旋風, 停留了一會, 五時抵達太陽墓地, 才驚訝原來她是如此的美, 唯當時太陽仍猛烈, 總欠一點什麼。扎營的地點就在附近, 稍為安頓後便想著要再看夕陽中的太陽墓地, 雖然出現了小插曲, 最後還是看到夕陽斜照下的太陽墓地, 真是美不勝收, 太圓滿了!
(資料圖片)
初發現太陽墓地時, 一系列由太陽圖案組成的墓地令考古人員十分驚訝!
沿途經過一處地方, 發現很多好看的石頭, 也想檢一些離開; 但有經驗的師傅說那是核爆區的範圍, 不宜帶走,
大家只好無奈地離開 ;(
前車發現小旋風, 大家都停下來看
荒漠地區車可隨意奔馳, 這亦師傅最興奮的時間!
終於我們抵達太陽墓地的其中一個區。
太陽墓地是出土的古墓群中有名的一個, 跟小河墓地一樣受關注, 而其象徵式的外圍設計, 傳遞著古人對太陽的崇拜。稱之為太陽墓, 是因為在墓穴四周圍繞著七圈規則的木樁,這些木樁由內向外粗細有序。在圈子最外面,還有放射狀展開的列木,整座墓葬就像一輪散放著光芒的太陽。
農業社會, 太陽主導著作息及生活, 據說早在商朝時, 太陽神被視為眾神之主, 河南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彩陶上 , 有很多太陽紋的圖案。可能與祭天、祈年的活動有關。古人為減少 [日食] 等不安, 都會進行儀式以消災解難。古人取名「昊」, 字中的天上有日,像用頭頂著一輪紅日,具有太陽崇拜的意味。即使將其寫成「皞」或「皓」,當中仍有明亮之意。
太陽墓地是1979年由考古隊發現, 推測約有四千年的歷史, 說來是早期青銅器時代!!! 據說墓內全是男性, 但墓中有木及石雕的女像, 十分有趣。而沙漠裡的氣候成為保護這些古墓的重要因數。
「據新疆考古所的研究員介紹,迄今為止,新疆發現的漢代以前的墓葬就有四、五千座。在這些喪葬文化遺址中,以羅布泊地區的孔雀河古墓溝墓地和小河墓地最有意義。
古墓溝墓地位於荒無人煙的塔克拉瑪干沙漠。1979年,考古隊在羅布泊孔雀河下游北岸古墓溝墓地,發掘了42座早期羅布泊居民的墓葬。這些墓葬中最讓人驚嘆的就是體現了羅布泊人太陽崇拜的「太陽墓」。之所以稱為「太陽墓」,是因為在墓穴四周圍繞著七圈規則的木樁,這些木樁由內向外粗細有序。在圈子最外面,還有放射狀展開的列木,整座墓葬就像一輪散放著光芒的太陽。在這類墓葬中埋葬的都是男性。在墓葬中發現了雕刻精細的木雕女像和石雕女像。
和古墓溝墓地同一類型的樓蘭鐵板河墓地,則出土了著名的「樓蘭美女」。所謂「樓蘭美女」,是一具女性乾屍,深目,高鼻,頭髮為褐色,考古學者觀察說有古雅利安人特徵。這兩個墓地,都被推測為距今近4000年的早期青銅器時代。 」 「這些文物之所以能夠完好保留,緣於新疆氣候乾燥,所以木材和毛織品等有機文物不致腐敗,甚至屍體也能以乾屍的形式保留至今。另外,墓葬多在荒廢的沙漠中間,人跡罕至,所以也沒有後天的破壞。這次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展方除了作足保存措施,還專門把玻璃展櫃裡的溼度抽乾到30%,甚至低於新疆的50%,防止黴菌滋長。」 (香港文化博物館資料)
形成層層太陽狀的樁柱是不朽木胡揚!
此時太陽仍是猛烈, 未能突顯她的美態, 黃昏能再來就好了!
當中的故事仍是個謎, 尚待發掘!
美啊!
幾天來, 其中一輛車都需要推車才能啟動, 這次由前車拉著才能啟動!
離開墓地, 在距太陽墓地不遠處落腳, 雅丹上奇怪地有些不同顏色的石頭, 總覺得是外來的 ?! 從天而降?
典型的地貌在這裡, 似層層泥漿推進而成, 晚上反白的也該是這個
探索太陽墓地去!
天啊! 夕陽照在太陽墓地, 太美了! 是太陽給我們看看古人祟拜她的圖騰面貌? 約晚上八時四十分, 柔和的殘照, 可人!
心情很興奮, 眾人等我們吃飯又不能留太久, 唯能一見這壯麗的經典遺跡, 真是幸運!
好美的畫面! 除了美, 也不懂再用什麼去形容! 四千年, 大部份物質都灰飛湮滅, 它卻還在那裡! 太奇妙!
回到營地, 這邊的黃昏雖沒太多色彩, 還是上小山丘去了
九時多回返營地, 雖然這晚的日落不是特別出色, 還是想多看一眼, 未幾大隊已開飯, 唯有下山去!
(請尊重作者, 圖文引用轉載需經同意, 敬請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