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彊 (23) 千佛洞 烏魯木齊 (完)
文章日期:01/10/2008 12:10 pm
最後一個觀光, 是千佛洞, 這個規不算大, 但保存了一個著名的卧佛。
原始的佛洞加上建築作為掩護, 較易保存; 跟吐魯番的千佛洞相比, 這個觀感上沒那麼宏偉。但吐魯番的千佛洞, 雖然外觀好, 剩下的多是空空的洞穴。
遇上下雨, 氣溫又試低溫; 大家都有點受不了...
在參觀時不少人都在顫抖, 因只是夏末, 突然只有十度, 衣物也不太足夠
地陪小子只一件薄外套, 冷得偷喝了點酒取暖, 但都被我們發現了
沿路返回烏魯木齊, 見到天山博格達峰, 大家都很興奮,
加上地陪小子的親身驚險經驗令大家回味無窮。
終於返回城市, 當然是購物的時候, 有人買了地毯哩! 大巴扎及市場大致沒變只是多了很多檔口。
即製雪糕, 比較軟滑! 這個雪糕不需要雪櫃!問你服未?
著名果酒及石榴汁, 好味!
遊完大巴扎, 行程完結, 大家都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說再見, 又要重新投入工作。下一站是羅布泊? 西藏? 稻城?
P.S.
新彊, 跟西藏一樣都是個夢。
新彊的遼闊並不是虛言!
前後三次到新彊, 感到只能稍稍領略到丁點民情民生; 畢竟新彊不斷發展, 發展與保育存在很大的矛盾, 正正是由於太偏遠才能保存一點舊貌, 交通改善, 蓬勃的旅遊又會污染了原來的面貌。
少數民族的生存方式, 價值觀需要時間或許會掌握多一點。
記得多少次路上遇上衣衫破舊的山區人士向旅遊車招手, 有次師傅說面對這些情況, 都是愛莫能助, 幫一次對他們的生活有何用處? 何況要考慮更多安全的問題。寒冷的天氣下(只是夏末), 我們在車上尚且瑟縮, 可想像他們的生活定是天天都在爭扎求存。
旅客有時都頗自我中心的, 要拍什麼, 想得到什麼體驗, 往往忽略了尊重對方的習慣, 意願和文化。文明旅遊真的要教育!
接觸當地的人是最好的方式了解當地的民情, 當然要看你遇上什麼人, 只要都有誠意, 也可交個天涯海角的朋友, 這或許也是旅遊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新彊, 有機會一定會再去, 希望下一次有更多的時間停留!
P.S. 這是多年自助遊後首次參加團隊去偏遠地方, 發現省卻很多等交通票時間, 有人打點交通手續, 亦不失是一個選擇, 最好是可以專注拍攝及享受風景, 不需留心行李, 因獨行時常要留心個人安全及財物。當然團隊性質亦要留意選擇, 因團隊要兼顧大多人的喜愛, 有些地點停留時間會短一些, 某些妥協是必須的。